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   码:
     
最新添加
东兰林业局长:大炼钢铁开荒造田导致石漠化
我国将投入25亿元综合治理石漠化
平果石漠化治理成效显著
当前位置:首页 > 石漠化资料 > 文字资料
院士专家深入开展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建设调研
广西石漠化区科学数据共享与决策支持平台 【打印】【关闭】

     作为中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咨询的一部分,袁道先院士和孙鸿烈院士率领由地质、地理、经济、水资源以及喀斯特研究的院士专家30余人到贵州进行了为期6天的考察和研讨。

    贵州省副省长吴嘉甫向调研组介绍了贵州经济建设和喀斯特治理总体情况,省科技厅、林业厅、水利厅和有关院校分别介绍了贵州喀斯特生态环境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与示范、林业生态工程在石漠化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毕节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大示范区建设情况、贵州喀斯特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技术与示范项目情况。在听取了主题汇报后,调研组赴安顺市和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进行实地调研、考察。考察结束后,调研组针对贵州生态环境建设和喀斯特治理以及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了研讨。

    通过考察和研讨,与会院士和专家认为,贵州生态环境建设和喀斯特治理形势依然严峻,在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目标的任务依然艰巨。为此,提出如下倡议:设立西南喀斯特石漠化综合研究专项,利用遥感与GIS手段,加强喀斯特资源、环境的综合调查和石漠化问题的多学科基础性研究,进一步摸清家底、依靠科技、因地制宜、统一规划、分类指导、分期实施、综合治理;尽快推进珠江上游南北盘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项目的实施,以利于珠江流域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在科技支撑下,加大扶贫和易地生态移民力度,改善贫困地区人民的生存条件,提高生活质量;加强地质公园建设,制定有效保护措施,发展旅游业;多渠道解决黔中地区严重缺水问题,促进贵州经济整体快速发展。

    在本次调研、考察的基础上,研究组将围绕喀斯特综合治理与研究、喀斯特地区退耕还林及水土保持的有关政策、科技示范的辐射和带动问题、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问题、水资源的开发和保护问题、区域生态经济发展问题等开展进一步研究,完成向国务院呈报的咨询报告。


    10月13日电 在刚结束的“中国西南(贵州)喀斯特生态环境治理与可持续发展”咨询评估会上,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的10名院士对 贵州省喀斯特生态环境治理与可持续发展进行了一次全面讨论、咨询和评估,认为贵州省喀斯特生态环境的现状和治理任重道远。

    调查显示,贵州省中度以上石漠化面积13187平方厘米,占全省国土面积的7.49%,标志着石漠化程度已经相当高;轻度以上石漠化面积35920平方厘米,占20.39%,昭示石漠化面积已经相当大,如再加上具有潜在石漠化的土地,面积可达到45.20%,意味着石漠化的危险性非常高。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形成了特殊的“喀斯特贫困”现象,在中国和世界贫困地区都有一定的代表性。加之人为的因素,在本已很脆弱的喀斯特环境中,石漠化还在不断吞噬土地。

    9月19日至26日,在安顺市和黔西南州进行野外考察、调研后,院士们认为贵州地处我国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的上游分水岭地区,其喀斯特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长江和珠江下游经济带未来的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目前,贵州喀斯特生态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土地石漠化日趋严重,危害当地的农业生产,威胁群众生存的基础;土层瘠薄,耕地少而分散,因水资源分布不均,地表水漏失、地下水深埋,水资源利用困难,土地生产效益极低;绝大多数耕地为坡耕地,在降水偏少年份或旱季会造成耕地无水灌溉,形成大面积旱片,在雨季则常常因发生洪涝灾害和滑坡等地质灾害,造成巨大损失;水土流失严重,加上可溶岩造壤能力低,许多地方岩石裸露,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和人口贫困。

    在治理石漠化过程中一些不当的政府行为也引起关注。在关岭板贵,院士及专家们看到,原本缺水少土的花江,不能因地制宜利用当地特色去治理,而是将好不容易争取到的资金拿来搞坡改梯,把石头翻个个,这种做法花钱多,见效并不明显。相反,贞丰顶坛则在当地典型的喀斯特生态环境下,就地势利用石头缝种植花椒,利用科技优势将之做大做强,形成产业,这种投资少、见效快、保护原始生态的做法得到院士们的一致首肯。

相关内容
    无相关信息
搜索:
公告: 石漠化共享与决策支持平台网站建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