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   码:
     
最新添加
东兰林业局长:大炼钢铁开荒造田导致石漠化
我国将投入25亿元综合治理石漠化
平果石漠化治理成效显著
当前位置:首页 > 石漠化资料 > 文字资料
专家称石漠化悄然侵蚀中国南方
广西石漠化区科学数据共享与决策支持平台 【打印】【关闭】

  提到沙漠化,相信大多数人不会陌生,我国北方土地的沙漠化以其面积广大和扩张迅速而引人关注。但是,提到石漠化,可能很多人并不知晓。当我们在领略千姿百态的喀斯特峰林和石林奇观、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余,殊不知喀斯特石漠化正渐渐吞噬着我们的家园,威胁着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最近,本刊记者专门采访了贵州师范大学中国南方喀斯特研究院院长熊康宁教授,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专家的真知灼见。

  记者:什么是石漠化?石漠化的形成是天灾还是人祸?

  熊康宁:石漠化是指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区特有的一种荒漠化生态现象,与我国西北一带沙漠化现状相似,是土地退化、劣化演变的极端形式之一。目前,我国近70%以上的石漠化灾害主要分布在以贵州高原为中心的贵州、云南、广西、湖南、湖北、重庆、四川、广东等南方8省(区、市),石漠化面积达12.96万平方公里,每年大约吞噬1856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积,总体呈加剧趋势。近几年,石漠化更以年均2%左右的速率扩张,尤其以贵州省最为严重。

  石漠化演变趋势的加剧是喀斯特地区特有的人地矛盾过程。在喀斯特地区的脆弱生态环境下,由于当地人对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导致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生产能力衰退或丧失,岩石逐渐裸露,地表呈现类似荒漠景观。不过,尽管喀斯特地区是生态环境脆弱区,但并不等于是生态环境质量最差的地区,世界自然遗产“中国南方喀斯特”的贵州荔波锥状喀斯特、云南石林喀斯特、重庆武隆峡谷就是很好的例证。

  石漠化的形成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自然因素包括地质、地貌、土壤、植被、水文等,各因素相互影响,紧密联系,共同塑造了脆弱的喀斯特环境。人为因素是指人类粗放耕作、过度樵采、石山放牧等掠夺式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如果将影响石漠化的自然因素视为内因,则不合理的人为活动即为其外因。在无外因的作用下,石漠化也在内因的驱动下不断发育演化。这种变化对于在历史长河中只是短暂一瞬的人类社会来说是极为缓慢的。但是,如果在脆弱的喀斯特环境上,再叠加活跃的人为破坏的外因,就会使石漠化的速度发生成倍的变化。因此,不合理的人为活动是造成喀斯特石漠化的主要原因。

  记者:石漠化会给当地百姓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怎样的危害?

  熊康宁:“乱石旮旯地,牛都进不去。春耕一大坡,秋收几小箩。”这正是我国南方石漠化山区农民恶劣的生产与生活条件的真实写照。石漠化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无水土资源。由于石漠化地区缺少植被,不能涵养水源,造成水资源利用困难,正所谓“地下水滚滚流,地表水贵如油”。由于人们不断开荒种地,破坏了原有植被,需千万年才能形成的瘠薄土层经风吹雨打迅速流失,最后地表只剩下不能种植任何植物的石块。

  水土资源不断流失后呈现的石漠化现象,不仅恶化了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而且使当地群众失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许多地方不得不考虑“生态移民”。目前,贵州全省喀斯特石漠化山区由于生态恶化已不具备生存条件而需要移民搬迁的大约有100多万人,现正采取措施逐步进行移民搬迁。

  记者:石漠化的危害如此严重,那我们该如何治理喀斯特地区的石漠化呢?

  熊康宁:喀斯特地区石漠化治理涉及的问题复杂、时间跨度大,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需要综合治理。由于石漠化在空间分布上存在强度差异,在恢复治理时存在难易差异,所以只有科学划分石漠化等级,才能准确查清石漠化现状,因地制宜实施恢复治理工程。

  对于强度石漠化地区,由于人与环境的关系严重失调,人类缺乏基本的生存条件,因此对石漠化的治理主要采取以自然恢复为主的生态战略,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生态移民,采取封山育林等措施逐步恢复植被,并合理开发喀斯特生态旅游。对于中度石漠化地区,主要采取以治理为主的生态战略,通过退耕还林、发展混农林业等措施积极治理。对于轻度石漠化地区,主要采取治理为主、加强预防的生态战略,进行生态农业、庭院经济的生态综合防治,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农村能源建设和人畜饮水工程建设,保护好现有的土地和林草植被,防止产生新的石漠化土地。

  记者:最后,请您介绍一下贵州省在石漠化综合治理方面具体做了哪些工作,并取得了哪些成效?

  熊康宁:贵州的喀斯特分布面积和石漠化面积均处于全国各省区之首,石漠化治理不仅对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区,乃至对世界喀斯特地区都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通过我们承担的国家“十五”和“十一·五”科技攻关和科技支撑计划重大课题,将关岭自治县以南、贞丰县以北的北盘江花江河段峡谷两岸,总面积约50平方公里的地区定为花江峡谷示范区,进行了长达10年的喀斯特石漠化生态综合治理。

  通过实施封山育林、退耕还林、水土保持、坡改梯等一系列措施,花江峡谷示范区的石漠化面积从2000年的34.94平方公里减少到2008年的25.09平方公里,植被覆盖率由21%提高并稳定在55%左右,中度以上石漠化面积由47%降到了22%,生态明显改善。虽然示范区内的石漠化面积扩大的速度和程度得到一定缓解,但是全省大部分地区由于人口压力仍然巨大、陡坡耕地多,喀斯特地区土地退化仍会以一定速度发展,石漠化面积仍在增加。石漠化成因的复杂性和治理的艰难性告诉我们,石漠化治理是一个长期、艰巨的任务。

  专家简介

  熊康宁,贵州师范大学中国南方喀斯特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在峰林喀斯特形态量计及演化、锥状喀斯特水动力成因过程、洞穴发育演化、喀斯特山区生态经济类型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喀斯特地区少数民族地区人地关系、生态移民与石漠化综合治理、“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等领域的研究成果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曾荣获国家和贵州省的多次奖励和表彰。

相关内容
    无相关信息
搜索:
公告: 石漠化共享与决策支持平台网站建设中